媒體中心
- 首頁
- 行業新聞
文章來源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海關總署10月14日數據顯示,2024年9月我國出口鋼材1015.3萬噸,較上月增加65.8萬噸,環比增長6.9%;1-9月累計出口鋼材8071.1萬噸,同比增長21.2%。 9月我國進口鋼材55.4萬噸,較上月增加4.5萬噸,環比增長8.8%;1-9月累計進口鋼材518.5萬噸,同比下降9.2%。 9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10413.2萬噸,較上月增加274.2萬噸,環比增長2.7%;1-9月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1886.6萬噸,同比增長4.9%。 9月我國進口煤及褐煤4758.8萬噸,較上月增加174.4萬噸,環比增長3.8%;1-9月累計進口煤及褐煤38912.8萬噸,同比增長11.9%。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4年9月24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4年8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48億噸,同比下降6.5%。 2024年8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4年8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48億噸,同比下降6.5%。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4年8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90萬噸,同比下降7.2%;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071億噸,同比下降8.0%;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910萬噸,同比提高2.2%;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70萬噸,同比提高8.4%;中東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3.2%;北美粗鋼產量為900萬噸,同比下降3.8%;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00萬噸,同比下降8.7%;南美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提高0.8%。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71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3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8%。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4年8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7792萬噸,同比下降10.4%; 印度粗鋼產量為1230萬噸,同比提高2.6%; 日本粗鋼產量為690萬噸,同比下降3.9%; 美國粗鋼產量為700萬噸,同比提高0.7%;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580萬噸,同比下降11.5%;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下降2.2%; 德國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下降0.5%;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13.8%; 巴西粗鋼產量為300萬噸,同比提高7.3%; 伊朗粗鋼產量為140萬噸,同比下降9.9%。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于世界金屬導報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8月份,我國粗鋼產量7792萬噸,同比下降10.4%;1-8月份,我國粗鋼產量69141萬噸,同比下降3.3%。 2024年8月份,我國生鐵產量6814萬噸,同比下降8.8%;1-8月份,我國生鐵產量57770萬噸,同比下降4.3%。 2024年8月份,我國鋼材產量11090萬噸,同比下降6.5%;1-8月份,我國鋼材產量92573萬噸,同比增長0.4%。 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5%(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32%。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 分行業看,8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3.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2.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6%。
文章來源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8月我國出口鋼材949.5萬噸,較上月增加166.8萬噸,環比增長21.3%;1-8月累計出口鋼材7057.5萬噸,同比增長20.6%。 8月我國進口鋼材50.9萬噸,較上月增加0.4萬噸,環比增長0.8%;1-8月累計進口鋼材463.1萬噸,同比下降8.4%。 8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10139.0萬噸,較上月減少142.3萬噸,環比下降1.4%;1-8月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81495.2萬噸,同比增長5.2%。 8月我國進口煤及褐煤4584.4萬噸,較上月減少36.5萬噸,環比下降0.8%;1-8月累計進口煤及褐煤34162.1萬噸,同比增長11.8%。
2024年8月22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4年7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528億噸,同比下降4.7%。 2024年7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4年7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528億噸,同比下降4.7%。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4年7月,非洲粗鋼產量為200萬噸,同比提高4.0%;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127億噸,同比下降6.4%;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80萬噸,同比提高5.7%;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70萬噸,同比提高0.6%;中東粗鋼產量為370萬噸,同比下降10.1%;北美粗鋼產量為880萬噸,同比下降2.4%;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50萬噸,同比下降0.8%;南美粗鋼產量為370萬噸,同比提高6.0%。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71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3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8%。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4年7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8294萬噸,同比下降9.0%; 印度粗鋼產量為1230萬噸,同比提高6.8%; 日本粗鋼產量為710萬噸,同比下降3.8%; 美國粗鋼產量為690萬噸,同比提高2.1%;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30萬噸,同比下降3.1%;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下降3.4%; 德國粗鋼預估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4.8%;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4.0%; 巴西粗鋼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11.6%; 伊朗粗鋼產量為180萬噸,同比下降18.7%。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alterations in the proportion of plate and strip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as well as the trend of thinning development of hot-rolled plate and strip materials. It offers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steel enterprises to adjust product structure and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近10年來,我國板帶材呈現出幾個重要特點:一是板帶材產量增速快于鋼材產量增速;二是中板產量增速高于厚板和特厚板產量增速,中板產量占中厚板產量的比例呈波動上升態勢;三是在熱軋板帶商品材中,熱軋薄板帶所占比例明顯提升。 下文將闡述近10年來我國熱軋板帶材產品的發展趨勢,并分析推動我國熱軋板帶材產品輕薄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最后為我國鋼鐵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開展技術創新提供建議。 近10年熱軋板帶材產品呈現輕薄化發展趨勢 2014年—2023年,我國鋼材實際產量(扣除重復材)總體呈前增后降態勢,從2014年的7.82億噸增長至2020年峰值10.29億噸,2023年又回落至9.79億噸,近10年的平均增速約為2.5%。其中,板帶材實際產量(扣除重復材,焊管折算為板帶,下同)從2014年的2.81億噸增長至2023年的4.46億噸,近10年平均增速約為5.2%,增速為鋼材產量增速的2倍以上。同期,板帶比由2014年的36.0%波動增長至2023年的45.5%,提高了8.5個百分點??傮w來看,相較于長材,板帶材產品產量增長更為突出。 受機械、鋼結構、造船、能源等下游行業需求帶動,近10年,我國中厚板產量(包括特厚板、厚鋼板和中板,下同)穩步增長,從2014年的6316萬噸增至2023年的9818萬噸,年均增速為5.0%。從細分品種增速看,中板產量年均增速最快,達5.3%,同期特厚板和厚板產量年均增速均為4.8%。因此,近10年來,中板產量占中厚板產量的比例由2014年的47.5%小幅提高至2023年的48.6%,呈波動增長態勢。 2014年—2023年,我國熱軋板帶商品材(含中厚寬鋼帶、熱軋薄寬鋼帶和熱軋薄板,扣除用于冷軋、焊管等熱軋板帶原料的重復材)產量呈逐漸上升趨勢,由2014年的6882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12676萬噸,年均增速為6.3%。近10年,熱軋薄板帶(含熱軋薄寬鋼帶和熱軋薄板)產量和占熱軋板帶商品材的比例均呈逐漸上升趨勢;熱軋薄板帶產量由2014年的1643萬噸增長至2023年的5567萬噸,年均增速為13.0%;熱軋薄板帶占熱軋板帶材的比例從2014年的10.2%上升到2023年的20.1%,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呈波動增長態勢。 熱軋板帶材產品輕薄化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其一,鋼結構等下游行業需求變化帶動熱軋板帶材向輕薄方向發展。 近年來,鋼結構、造船、能源領域的需求變化帶動薄規格板帶材消費量增長。從鋼結構行業來看,鋼結構加工量保持增長,焊接鋼結構比例持續提升,隨著鋼結構向大型化、輕量化等方向發展,焊接鋼結構使用薄規格熱軋板帶的比例提升。從造船行業來看,在國際海事組織綠色低碳政策法規及老舊船舶更新的驅動下,造船行業再次進入景氣周期,船舶大型化持續推進,汽車滾裝運輸船(PCTC船)等細分船型需求大幅增長。2021年—2023年,我國造船企業PCTC船新船訂單量超過150艘,PCTC船對薄規格造船板的需求快速增長。從能源行業來看,受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驅動,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液化天然氣儲罐建設規模擴大,對薄規格低溫壓力容器用鎳合金鋼板需求量增加。 其二,鋼材高強輕量化趨勢推動熱軋板帶材向輕薄方向發展。 近年來,熱軋板帶材高強化趨勢明顯,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撐和驅動薄規格熱軋板帶材產品需求增長。 在造船領域,2023年高強度造船板產量占比為61.5%,較2016年提升16個百分點,散貨船、油船等細分船型耗鋼系數大幅下降,高強度造船板的應用比例持續提升,為船舶大型化、輕量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并促進了薄規格造船板需求增長。 在工程機械領域,近年來工程機械企業積極開展產品輕量化設計,Q960及以上超高強度鋼、NM450及以上耐磨鋼的推廣應用,推動產品厚度不斷突破極限,目前厚度已降至6.0毫米以下。 在汽車領域,汽車輕量化發展帶動了汽車大梁鋼710L、車輪鋼550CL等高強鋼的廣泛應用,目前,超高強大梁鋼產品最高屈服強度達960兆帕,強度的大幅提升有效促進了熱軋板帶材厚度減薄。 其三, 以熱代冷 產品推廣促進熱軋板帶向輕薄方向發展。 自2015年國內首套ESP(無頭帶鋼)生產線投產以來,我國已陸續建成10余條帶鋼無頭軋制生產線,合計產能超過2500萬噸/年。帶鋼無頭軋制生產線生產的薄規格熱軋板帶厚度最薄至0.6毫米,可在一些對力學性能無特殊要求且表面質量要求不高的應用場景中實現 以熱代冷 。 由于不經過冷軋工序, 以熱代冷 產品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市場接受度逐步提高。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具有低碳和成本優勢的 以熱代冷 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在持續提高,未來 以熱代冷 熱軋薄板帶產品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對我國鋼鐵企業熱軋板帶材產品發展的建議 為鋼鐵企業熱軋板帶材產品迭代升級指明方向。 熱軋板帶材薄規格產品比重上升,呈現高強度、輕量化趨勢,對鋼鐵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鋼鐵企業應深入研究周邊300千米~500千米范圍內,區域市場的汽車、機械、造船、家電、鋼結構等用鋼行業的市場情況,特別是重點行業、細分市場的薄規格板帶的需求現狀和發展趨勢。 鋼鐵企業要通過比較企業自身和競爭對手的裝備水平、生產能力、創新能力、管理體系、銷售體系、生產成本、人才條件等方面,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競爭策略,并確定已有產線的產品結構調整方向或新建產線的產品定位,在市場需求變化趨勢中尋求發展機遇。 關注薄規格板帶軋制生產線推廣應用。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加快落后低效設備替代,更新升級高端先進設備,加大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財政支持力度,為鋼鐵行業品種結構調整和升級帶來新機遇。 鋼鐵企業在推動設備更新改造升級的過程中,應提前謀劃,做好市場研究和前瞻布局,以產品市場需求和發展方向為依據,結合區位優勢,可重點關注以相對薄規格為主要產品的雙輥薄帶鑄軋生產線(Castrip)、ESP無頭軋制生產線、寬薄規格中板的爐卷軋機等生產裝備,在進行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謀定而后動。 為鋼企熱軋板帶材產品技術創新提供重要方向。 在生產端,薄規格高強鋼在高精度板形控制、微合金化與多相組織調控等方面給鋼鐵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在應用端,隨著薄規格高強度熱軋板帶材產品需求的增長,全新的輕量化設計對鋼材的加工使用提出新的要求。 面對生產端和應用端的新挑戰、新要求,鋼鐵企業應加大相關工藝技術研發攻關,持續增強薄規格高強度板帶材的生產能力,提升產品質量,加強EVI(供應商的早期介入)服務,并為下游客戶提供結構設計、選材支持、加工制造、工藝降本等一攬子技術服務,更好地順應熱軋板帶產品輕薄化發展趨勢。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一、項目名稱 《南鋼全要素資源優化與智慧運營核心關鍵技術創新》 二、研究的背景與問題 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周期明顯,尤其在下行周期中,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鋼鐵全要素資源優化,促進鋼鐵產業鏈競爭力提升,綠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國家部委也多次發文,明確在制造端、運營端、產業鏈端實現智能優化是企業發展方向。因而,鋼鐵企業全要素資源優化與智慧運營是實現鋼鐵強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在鋼鐵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中,國內外鋼鐵企業做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但仍然存在如下共性難題,如圖1所示。 1.在數據基礎層面,鋼鐵企業流程長,數據多維高頻、非結構化、強業務性、強耦合性等特點導致數據治理難、使用難,面向全價值鏈的數據空間建設和數字孿生技術建模難,為此如何實現業務全流程的數據獲取、信息集成,并實現數據建模與應用是本項目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難題。 2.在生產制造層面,鋼鐵生產過程控制分層架構解決自動化、信息化部分難題,但無法避免 穩態假設 ,工藝復雜多變、特鋼產品定制化要求、準時交付要求、感知薄弱、邊界條件不確定等導致難以破解生產黑箱,高質量低成本生產難度大。為此如何實現精準信息感知并根據問題實現動態優化調控和一體化管控是本項目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難題。 3.在運營管理層面,運營過程因涉及的系統多、維度廣,數據集成度不高,企業自身風險管控能力薄弱,同時流程計劃的不確定性、原料采購價格和市場多變需求給運營管理帶來決策難題。為此如何針對多維度風險點、多環節不確定性及多變需求構建敏捷運營是本項目需要解決的第三個技術難題。 4.在產業鏈層面,長期存在數據信任成本高、流通環節多、管理和技術差異大、合作協同壁壘多、平衡調度難、產業鏈協同效率低等問題。為此如何構建需求驅動的可信、協同、共贏的產業鏈,打造智慧生態圈是本項目需要解決的第四個技術難題。 圖1 鋼鐵企業全要素資源優化與智慧運營的主要難點 針對以上難題,南京鋼鐵聯合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等知名高校,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等行業龍頭,以及金恒科技、賽迪信息、鑫智鏈等科技公司共同開展《南鋼全要素資源優化與智慧運營核心關鍵技術創新》項目攻關。 三、技術路線與創新點 在深入分析行業共性需求和研究難點的基礎上,本課題對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對制造端、運營端、產業鏈全對象進行數字化描述,實現全業務領域、全業務對象的描述,包括一個對象的屬性,也包括具體的業務規則和操作描述等,從而能夠具備使用數字化描述形成物理世界的數字孿生,通過全場景全業務動態多維多時空尺度數字孿生模型,從而實現以虛映實、以虛方式、以虛預實和以虛控實,達到全要素資源優化與智慧化運營的極致競爭能力的打造,形成了鋼鐵企業全要素資源優化與智慧運營核心關鍵技術創新的攻關技術路線。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多專業、多領域高效協同、輔助決策,鏈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企業間數據流的融會貫通,并形成主要創新如下,如圖2所示。 圖2 項目技術路線和研究內容 1.項目提出基于 感聯知控 工業互聯體系架構+數據集成與治理+數字孿生的技術思路,實現數據采得全、看的透、用的準、管的好。 形成了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鋼鐵企業全域數據集成、面向鋼鐵企業全價值鏈的數據管理體系與數據治理、面向實時交互和預演機制的全業務數字孿生構建三項關鍵技術。項目基于BASIC2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開發了云端融合的FSI2-IoT平臺,通過構建工廠服務引擎,將分散在各級控制系統、多業務系統中的數據按照訂單要求、各工序段的工藝軋制標準、過程控制數據、自動化控制數據、檢化驗數據等進行融合組織,建立多模態數據模型,提供高質量全景數據空間;基于行業首創中厚板全流程鋼板跟蹤技術,結合批流一體的湖倉一體化技術實現全流程數據匯聚、將鋼鐵制造全域全價值鏈數據打通,實現全域價值鏈的數據治理和工藝、操控專家知識數字化;構建了行業首個覆蓋業務最廣 智造+經營+生態 集群式一體化智慧運營中心,形成全要素優化的一體化管控與智慧運營能力,在行業里首次開發全場景全業務動態多維多時空尺度數字孿生技術,特別是在生產、能源、設備、環境、安全、經營、產業鏈生態等領域全覆蓋,形成了原料集群、鐵鋼集群、軋鋼集群、成品集群、生態集群等8大集群,項目構建了行業首個基于云渲染技術、跨多種瀏覽設備和渲染計算資源共享的數字孿生平臺,實現平均幀率≥35幀,延時小于200ms。 2.項目提出基于復雜工況動態感知+一體化集群管控+關鍵生產過程推優技術的技術思路,實現高效、高質量生產,破解過程黑箱,提升生產過程穩定性與一致性。 形成了生產全過程復雜狀態下全場景動態感知、基于數字孿生的多制造單元一體化集群管控、柔性制造下全流程關鍵生產過程推優三項關鍵技術。開發全場景過程狀態感知技術,破解檢測、設備、運行三大領域感知難題,實現智能金相、相控陣無損探傷等多項技術行業首發。基于全面感知和多工序智能化模型,實現鐵-鋼-軋多制造單元一體化集群管控技術和關鍵過程推優,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與關鍵過程推優技術融合,實現基于機理和數據混合驅動的多制造單元一體化集群管控技術突破,在重點工序突破過程黑箱,改變了現有的數字孿生技術多以監控和預警為主,決策靠人工經驗的問題。本項目在高爐,轉爐,軋線等重點工序、重點設備,形成了以數據為驅動,實體建模、虛擬建模,實時映射和動態推演為技術支撐的多區域交換與預演。如:高爐數字孿生系統,可實現高爐身鏡像,動態跟布料變化預測,為高爐布料調整提供實時動態建議;軋制過程數字孿生技術,可實現軋制強耦合黑箱現象的高保真高時效呈現,完成鋼材屈服強度、性能的組織變化孿生推演等,形成數字孿生推演16類。實現煉鐵年平均燃料比下降7.3%,鐵水產量預測誤差小于2.1%,減少敞口罐運輸過程溫降20.3℃,降低冶煉周期平均3.3分鐘/爐,首次實現中厚板一鍵輥期、余坯余材自動替代,滿足船板、鎳系鋼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在滿足客戶訂單多元化的個性需求的前提下,成材率提升0.5%。 3.項目提出基于外部市場預測+內部風險識別+研產銷協同機制的技術思路,將內外部的風險進行準確的識別和預判,實現企業敏捷高質量運營。 運用標識解析技術、區塊鏈技術、深度學習技術等,與外部100余個市場相關數據源融合,實現了采購風險識別及市場精準預測與動態管控、審計/風控精準預測與動態管控、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研發流程管理與研產銷協同三項關鍵技術突破。基于上述技術破解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內部多維風險、客戶需求多變給企業經營帶來的決策難題。確立確立6大品種的市場研判體系,梳理影響因子超過1500余項,建立采購、庫存方面70余個風險控制點,價格預測準確率螺紋鋼88.1%、中厚板89.4%。開發招標、銷售、工藝、工程監督模型201個,行業內首次實現 事前、事中、事后 為一體的智慧大監督體系,充分發揮監督管理的建設性和預防性作用。打造研產銷一體化的研發協同管控平臺,貫通研發、質量、生產、銷售之間的數據鏈和價值鏈,構建涵蓋 組織性能預報 工藝仿真 的數字化研發系統,基于知識圖譜技術的研發知識管理系統。實現研發流程線上管控100%,一次性能合格率提升0.5%~1.0%,9Ni鋼的迭代產品、止裂鋼等研發周期縮短50%以上,每種重點品種降低實驗成本與試制損失約200萬元以上。 4.項目提出基于鏈上可信+ JIT+C2M 服務+產業互聯平臺的技術思路,打造面向協同制造的全過程產業鏈智能決策技術,以提升整體產業鏈效能。 形成了基于區塊鏈的產業鏈可信運行、面向JIT+C2M的智能制造新模式、C端生態建設與產業互聯平臺構建三項關鍵技術,研發了訂單與計劃協同、生產與質量協同、倉儲與發運協同、物流與服務協同系統,實現了產業鏈相關數據要素的融合協同,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推動效率革命持續提升。實現招投標項目智能無人招標占比85.3%;上鏈客戶產品驗收復檢及抽檢頻次降低,直至免檢,客戶鋼材質量檢驗成本減少30.5%;實現產業鏈互信及客戶精確需求、精確制造、精確配送的定制服務模式,平均交付周期縮短30%以上,合同兌現率提升至94.9%,客戶滿意度從82.8%提升至91.2%,C端客戶減少常備庫存86%。 四、主要創新性成果及指標 南鋼秉持 一切業務數字化、一切數字業務化 的頂層戰略,通過數智化手段將精益生產、敏捷運營、協同生態緊密鏈接,實現鋼鐵企業全要素資源優化與智慧運營,如圖3所示。 圖3 南鋼智慧運營中心 項目成果在南鋼實現整體應用,生產制造運營全流程崗位優化12%以上,噸鋼質量成本從27.2元下降至14.5元,大宗原燃料采購年降本1.5%。項目支撐了南鋼船板在 愛達 魔都號 整船應用,實現國內大型郵輪建造領域零的突破,攜手客戶摘取造船業 皇冠上最后一顆明珠 。運用多項關鍵技術,解決鎳系鋼在冶煉、軋制、成本控制上的難點。截至2023年,累計交付超過30萬噸,用于全球最大的27萬m3的LNG儲罐和9.9萬m3的乙烷船等建造。南鋼抗酸管線鋼取得國內首家沙特阿美供貨資質,作為國內唯一穩定供貨商,已累計供貨35萬噸。 本項目是南鋼十三五至十四五中期數字化成果的體現,助力南鋼在整體經營績效方面抵御全行業寒冬,實現逆勢盈利,本項目可每年增益6~7億元。2024年1~5月份,在全行業虧損面超50%的情況下,南鋼運用多項數字化成果,保持每月利潤2億元。 本項目核心技術研發以及實施過程中,共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1件,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1件,PCT國際專利申請2件,發表的相關論文18篇,共申請軟件著作權25項,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7項。 五、推廣情況與效果 南鋼全要素資源優化與智慧運營核心關鍵技術創新,通過建設強化生產、運營與生態的鏈接,協同生態相關方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共同創造價值增量,實現供應商、客戶、伙伴、南鋼的多方共贏,激發整個產業鏈的活力。 本項目從設計開始,以問題驅動為導向,針對鋼鐵企業在生產、運營、產業鏈方面長期存在的運營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產品不良率高、能源利用率低、產業鏈協同不足等突出問題,通過工業互聯網與數字治理雙輪驅動,借助精準感知、工藝模型、智能算法、智能應用等手段,突破多項核心技術,項目的成功實施給國內眾多鋼鐵企業進行整體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借鑒思路,引領行業智能化進程。 1.在行業推廣: 本項目相關的研發成果已向新余鋼鐵、凌源鋼鐵、浙江元立等9家企業進行推廣實施。不僅幫助其他企業提升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還顯著優化了運營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并確保了生產進程的實時跟蹤與關鍵安全風險的動態預警。 2.示范效果顯著: 本項目相關成果已累計接待了超過2200+批次的參訪交流團,這些團隊來自客戶、高校、同行及供應鏈伙伴等,這些深度交流活動成為了知識與技術流通的催化劑,有力加速了整個行業的數字化步伐,樹立了南鋼數字化轉型新樣本。 3.服務于社會: 南鋼積極響應省工信廳號召,目前已組織相關培訓活動達2361人/次,為行業培養了大量具備數字化轉型意識和技能的人才,成為行業乃至跨行業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樣板示范。此外,南鋼還為江蘇乃至全國20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免費的 智改數轉網聯 專業咨詢與診斷服務,助力其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也為江蘇省工信廳提供《 十五五 時期江蘇新型工業化路徑研究》子課題《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研究》咨詢服務,并深度參與《江蘇省鋼鐵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工業電子商務白皮書》等12項重要文件的編制工作,為政策制定與行業規范貢獻智慧。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據國家統計局8月15日公布的數據,7月份,我國粗鋼產量8294萬噸,同比下降9.0%;生鐵產量7140萬噸,同比下降8.0%;鋼材產量11436萬噸,同比下降4.0%。 1-7月份,我國累計粗鋼產量61372萬噸,同比下降2.2%;生鐵產量50968萬噸,同比下降3.7%;鋼材產量81341萬噸,同比增長1.3%。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4年7月23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4年6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614億噸,同比提高0.5%。 2024年6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4年6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614億噸,同比提高0.5%。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4年6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60萬噸,同比下降9.6%;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206億噸,同比提高0.3%;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110萬噸,同比提高5.1%;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80萬噸,同比提高2.1%;中東粗鋼產量為460萬噸,同比下降2.7%;北美粗鋼產量為890萬噸,同比下降1.9%;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40萬噸,同比提高1.4%;南美粗鋼產量為350萬噸,同比提高4.1%。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71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3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8%。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4年6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9161萬噸,同比提高0.2%; 印度粗鋼產量為1230萬噸,同比提高6.0%; 日本粗鋼產量為700萬噸,同比下降4.2%; 美國粗鋼產量為670萬噸,同比下降1.5%;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00萬噸,同比下降4.1%; 韓國粗鋼產量為510萬噸,同比下降7.2%; 德國粗鋼產量為320萬噸,同比提高8.9%;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4.3%; 伊朗粗鋼產量為260萬噸,同比下降8.5%; 巴西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提高11.8%。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于《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平地機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平地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平地機859臺,同比增長46.6%,其中國內102臺,同比下降0.97%;出口757臺,同比增長56.7%。 汽車起重機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汽車起重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汽車起重機1741臺,同比下降20.1%,其中國內975臺,同比下降28.1%;出口766臺,同比下降6.81%。 履帶起重機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履帶起重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履帶起重機226臺,同比下降19.3%,其中國內70臺,同比下降48.5%;出口156臺,同比增長8.33%。 隨車起重機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隨車起重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隨車起重機1960臺,同比下降2.63%,其中國內1559臺,同比增長1.7%;出口401臺,同比下降16.5%。 塔式起重機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塔式起重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塔式起重機791臺,同比下降62.4%,其中國內539臺,同比下降70.2%;出口252臺,同比下降14%。 工業車輛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叉車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叉車111717臺,同比增長11.1%。其中國內65907臺,同比增長3.85%;出口45810臺,同比增長23.4%。 壓路機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壓路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壓路機1509臺,同比增長15.5%,其中國內503臺,同比下降13.7%;出口1006臺,同比增長39%。 攤鋪機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攤鋪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攤鋪機102臺,同比下降13.6%,其中國內67臺,同比下降33.7%;出口35臺,同比增長106%。 升降工作平臺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升降工作平臺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升降工作平臺16776臺,同比下降9.11%,其中國內9895臺,同比下降18.8%;出口6881臺,同比增長9.78%。 高空作業車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高空作業車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4年6月當月銷售各類高空作業車213臺,同比下降49.8%,其中國內206臺,同比下降50.7%;出口7臺,同比增長16.7%。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3%(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42%。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分三大門類看,6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制造業增長5.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8%。 分經濟類型看,6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股份制企業增長5.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2.9%;私營企業增長5.7%。 分行業看,6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5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4.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4.4%,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0.9%,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7.2%,紡織業增長5.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9.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0.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3%,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0.2%,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3.4%,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3.4%,汽車制造業增長6.8%,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3.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4.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1.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1%。 分產品看,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619種產品中有369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其中,鋼材12555萬噸,同比增長3.2%;水泥16397萬噸,下降10.7%;十種有色金屬661萬噸,增長7.5%;乙烯261萬噸,增長3.3%;汽車261.3萬輛,增長1.8%,其中新能源汽車102.5萬輛,增長37.0%;發電量7685億千瓦時,增長2.3%;原油加工量5832萬噸,下降3.7%。 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4.5%,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317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3.8%。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8.4%、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73億元、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7832億元……上半年,重大項目建設交出亮眼 成績單 ,有效發揮了擴投資穩增長作用。 專家預計,在財政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債券發行提速以及項目建設速度加快等多因素支持下,下半年基建投資有望提速,更好發揮宏觀經濟運行 穩定器 作用。 重大項目帶動作用凸顯 今年以來,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帶動擴大有效投資。 國鐵集團7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73億元,同比增長10.6%,創歷史同期新高;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日前介紹,上半年,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7832億元,較去年同期多352億元,增幅4.7%。 多地重大項目開工投資進度 過半 。例如,1月至6月,四川省70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903.1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64.4%、超時序進度14.4個百分點。截至6月底,江蘇省今年安排的450個省級重大項目,已完成投資3668億元,完成率達57.2%;228個計劃年內新開工的省級重大項目,已開工195個,開工率達85.5%。 重大項目帶動作用凸顯。 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司司長翟善清表示,上半年,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8.4%,增速比全部投資高4.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4.5個百分點。 重大項目還將呈現 壓茬 推進態勢。多地近期就項目謀劃儲備作出部署,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增添后勁。四川省發改委表示,將聚焦 兩重 建設和 十五五 規劃前期研究,繼續謀劃儲備一批既穩當下又利長遠的重大項目,指導各地各部門加快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項目成熟度,盡早落實開工條件,推動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資金項目 雙向奔赴 重大項目加快落地,離不開資金的有效保障。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有關部門統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和中央預算資金,合理安排發行、使用進度,推動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為推進投資領域提質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 國債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增發國債1.5萬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同時,自5月開閘以來,超長期特別國債正有序發行。地方債方面,據民生銀行研究院統計,1月至6月累計發行新增地方債18259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14935億元。 從財政支出來看,前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8359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城鄉社區、農林水、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支出增長較快,較好地支持了重點項目建設。 后續資金支持仍有保障。一方面,新增專項債發行將提速。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5月至6月專項債發行已明顯提速,預計三季度是專項債發行高峰,將給基建投資帶來支撐。 另一方面,各地正加強調度協調和要素保障,滿足重大項目融資需求。例如,江蘇省將以 融資服務推進月 為抓手,強化金融服務質效,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加大項目融資支持力度,讓更多融資有效支撐重大項目建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 多重因素支撐下,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 在財政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債券發行和項目建設速度加快、重大項目保持充沛和低基數效應共同推動下,下半年基建投資有望提速。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其中基建投資增長6%。 基建投資是穩經濟的重要抓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下半年內需尤其是基建托底經濟的必要性上升,加上財政政策仍有較大發力空間,基建投資增速回升將是大概率事件,預計全年增速有望回升至7%左右。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從投資領域看, 兩重 及 平急兩用 領域可能是基建投資重點增量領域。隨著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專項債陸續發行,下半年基建投資有望逐季提速,預計全年增速達6%。